Dehua County


吉隆坡到廈門的航班趕上了,尋根的路上只有婆婆與我,身負重任,不是因為我們能幹,也不是因為我們有時有財,而是當初十八歲離鄉背景的太公到南洋討生活時,因不斷惦念老家,但又沒錢回來,只能靠著家書封封傳千里,表達思念,如今時別100年,到了圓夢的時候,有讀到書的人會識字,就有力量開路,找回那似乎快斷的回家路。


我不知道要如何稱呼的大家,只能把家譜搞清楚來再說。老屋的順序弄好了,才能為大家解說。車駛到喬內村,竹林遍遍,現前的景象未成在我26年的人生中現前,更是70歲婆婆晚年圓父夢的一種福氣。路程三小時多,一路有你的對話,把我們之間的中國探親所會面對的 穹境一一排解。更讓我慘愧的是我之前對梅芳說話不禮貌。從大城高速公路開到鄉裡小巷,至祖屋書房的石階,一步步越走越深入對家族過去的歷史了解,也看到中國祖籍親戚對我們的思念。一條路都會帶你到一棟房子,而房子背後又有許多故事。那是人生的輪迴。

我們所留宿的房子是大伯建的,樓上他大兒子一家住的,他們兩老則住在樓下。許多老屋底層現在都不住人了,而一棟房子又會住上幾戶人家。昔日熱鬧場景無法想像。傍晚的鄉間洋溢著一股寒氣,土屋與竹林好似世外桃園,相機所能扑捉的景象,框限了真實的那道美好風景。

那處的寧靜又何能以筆代述之呢?鄉下的食物,含著它原本的味道,米粒皆辛苦,帶來的是飽合感,放學的小孩脖子上都有個紅領巾,不曾玩過電動和手機,拿起我的相機,握著他的手學著使用相機,看到了童顏,也看到了朴真。柴房就是柴房,柴撓火煮飯,想幫忙洗碗郤不見洗潔濟和海棉,原來尚未退熱的大煱,仍有足夠的熱度湯去油脂。我沒看過potato 樹,也沒看過今天的孩子還會在沙上玩跳手機,什麼是桃子?什麼是枇杷?原來中國民間便是保留時間歲月最好的答案。

梅芳騎車載我到1.5km 以外的觀音橋,記得地址上也有注名,如今都在眼前,這是幾百年的橋嗎?然後到3.0km 以外的三班鎮的三班中學。那是他們的初中,大家都穿著便服,手上沒有書包,上學變得是件輕鬆的事,原來大家把書放在課室的抽屜裡了。之後又往城關(德化縣城)駛去,途經月記窑,看瓷物的制作過程,經過許多步驟與細節才能生產出手工精緻的成品。梅芳她舅舅也是開瓷場的,到他那裡喝茶,還順手給我拿了幾個杯子,梅芳還給我買了一組茶具。





那晚,我們趕著回大伯家用晚餐,記得那天的飯菜特香,或許是用花生油煮出來的吧?豆腐,花野菜,米都是自己家種出來的,珍珠米的飽合度,只要吃一碗便會感覺飽飽的。

第二天早上,我們來到二伯家旁的鄭家宗祠,其實是鄭家最老的房子,有200年之久了。我感到遺憾的是那麼有歷史價值的房子,卻沒有得到妥善的保護。桌上擺著食物,金銀紙,空碗等,丟杯器,歸空的祖宗們都看似歡喜。灰塵飛逸於中院,那是給祖宗的食物與財富嗎?


下午,凖備午餐前,二姐帶了豬腳,二伯母切不下,就讓二伯切,刀子飛了起來傷到建南的腳,我心有話說,但深怕大家沒拜佛所以會誤以為我迷信。
